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一首诗了解宋仁溥

    信息发布者:舒符义
    2019-02-17 19:50:16   转载
    放牛砍柴摸鱼虾,   聪明伶俐人人夸。

    先生慧眼识璞玉,   仁溥勤奋展才华。

    解元进士庶吉士,   考官学官五级加。   

    捐学栽柳明断案,   奈何积疾葬天涯。

          听过宋文普与杨马角的故事,但是真正了解宋文普的时候是去年年底,翻阅大量的资料才对宋文普有所了解,对比那些故事,相差甚多,于是作了上面这首诗,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宋文普 。      宋文普,其实名叫宋仁溥,因为以前只是听老辈的人讲古,所以误传为宋文普。出生于清朝雍正9年(1731年),现在的天柱县白市镇新舟村人。家贫,曾给地主放过牛,帮家里砍柴做家务,也经常与小伙伴们去门口小溪里摸鱼虾来改善生活。
         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,到6、7岁就要读书了,那时候,只要能填饱肚子,读不读书都无所谓。宋仁溥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,无从考究,但有一传说,说当时的举人杨宜科来新舟教学,见他聪明,记性好,悟性高,加上家穷,就免费收为学生,慢慢教他识字作文。
          乾隆25年(1760年),宋仁溥29岁,知县马士升到任。马士升,就是杨马角门子中的那个马太爷。马太爷在天柱城东南方向,创书院三十间,取名凤城书院(即现在的天柱民中),广招生员。宋仁溥在杨宜科的教导下,顺利通过童生试,进入书院。马太爷见其孤贫,让他住进自己府中,并亲自教导他。    

      乾隆30年(1765年),宋仁溥34岁,以一篇《子曰熟谓微生高直》文章斩获贵州乡试第一名,即解元。子曰熟谓微生高直是什么意思,直译为“孔子说:谁说微生高这个人忠直呢”。当时的正考官翰林院编修李孔阳对这篇文章作批曰:“树艺宏深,凤裁峻整,孰谓二字,说得周详苑笃,而笔意复弥浑融,斯为元度”。至于文章内容,文言文,搞不大懂,这里略过。如有喜欢的朋友可以跟我讨要,或是上百度直接搜。     

       看到好多的介绍都说宋仁溥中解元后,就中进士,被皇上封为庶吉士,其实这其中要经过好多考试的,这里,咱来普及一下清朝的科举考试流程。  

        首先童生参加童试,录取入学后为生员,即秀才,秀才参加乡试,录取后为举人(第一名为解元),举人参加会试,录取后叫贡士(第一名叫会元)。贡士参加殿试,录取后为进士,分三甲,头三名为一甲,分别为壮元、榜眼、探花,其余的为二甲三甲,壮元授翰林院修撰,榜眼探花为编修,其余进士通过朝考,才有机会选为庶吉士,剩余的授主事,知县等等。庶吉士在翰林院读三年,再考,称散馆,考上才能进入翰林院工作。             宋仁溥一举拿下乡试解元,轰动了天柱,又道要出第二个进士了(三十年前天柱城坊的龚达生中三甲进士),四方乡邻皆出资赞助他进京赶考,还答应帮他照顾家人。1765年年底,宋仁溥辞别家人及众乡邻,带着大家的期望和银两,跟先生杨宜科一起从白岩塘渡口坐船出发,进京赶考。   

       乾隆31年(1766年),宋仁溥35岁,在会试又考中了贡士(先生未中,回家乡了)。同年参加殿试,获三甲第117名进士,也于当年,通过朝考被选为庶吉士。      庶吉士,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或是博士生吧,由翰林院内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授各种知识。   

       乾隆34年(1769年),宋仁溥38岁,庶吉士散馆,在翰林院原班铨选。      后来听说在翰林院工作十年中,先后五次被加级,当过京城考官,江南主考官,提督学识(人称苗学台)后被授予文林郎等等。1779年补淇县知县缺。    

      乾隆45年(1780年),宋仁溥49岁,到河南卫辉府淇县上任。顺便插一句,当时政策规定,禁止本省人在本省为官,即使不同省,离原籍500里以内也不行,所以以前考中进士后当官皆在外地。   

       淇县,在河南,电视《封神榜》中的朝歌就是这个地方,东临淇河,与浚县隔河相望。当时淇河常发大水,冲垮河堤,淹没村庄良田,而且河床常常改道。传闻纣王生前交待其儿,死后把他葬于淇河之中,他儿子叫人截断河水,真的把他葬入河中。后河堤往东改道,冲出一巨大石碑,上有篆书“殷纣辛之墓”。  

        宋仁溥运用所学知识,和乡民一起疏通河道,加固河堤,并在河堤上全部栽上柳树,后来都没决过堤,并且柳树成荫,风景秀丽。 

         宋仁溥因破案神明,办案公平,被淇、浚、滑三县县民称为“宋青天”。      乾隆47年(1782年),宋仁溥51岁,与乡绅共同捐钱,把一废弃庙堂修理为书院,取名绿筠书院,从此,淇县文风蒸蒸日上。      乾隆48年(1783年),因为爱民如子,常抱病视事,终积劳成疾,于三月初五卒,享年52岁。出殡之日,淇、浚、滑三县乡亲父老为其送行者不下千人。   

       因路途遥远,又应当地百姓要求,宋仁溥遗体葬于当地,而新舟象鼻山的墓乃其衣冠冢,1938年,为纪念宋仁溥,其后人在新舟寨脚修建宋氏宗祠。顺便插一句,同年修建的还有坎上的吴家家祠。


          宋仁溥是第一苗族翰林,一生作过很多文章,奈何年代久远,遗留下来的少之又少,这里也就不详谈了,只拿一副宋仁溥写的董家家祠的门联,供大家欣赏:
    晋代永垂良史笔

    汉庭初看圣经功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