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天柱县渡马镇:先锋作模范 共建新农村

    信息发布者:舒符义
    2019-03-06 21:15:23    来源:天柱党建   转载

    俗话说: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。渡马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凝聚全镇党员力量,由一名党员主动牵手周边3—5名群众,努力朝着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目标迈进,描绘了建设渡马美丽新农村的一幕幕生动画面。


    岁月冲不淡内心的赤红

    ——果农最亲的老支书“谭大橘”


    渡马镇历来就有“柑橘之乡”美誉,橘田遍布全镇。在渡马镇辽阔的橘田里,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位老人在忙着给果农讲解种橘要领、教果农剪枝护理。

    他,就是渡马镇共和村老支书谭洪开。这么多年来,他一直忙于柑橘技术研究、推广和服务。为防止柑橘被夜蛾侵食,经过4年多的钻研,谭洪开设计了仿生橘,利用仿生橘的外形和气味,诱捕夜蛾,帮助成熟橘子有效防御了夜蛾的“攻击”。“仿生橘的出现,让柑橘免受夜蛾的侵食,橘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。”共和村村民谭洪亮对于仿生橘赞不绝口。

    “2019年是我县整县出列的决战时期,也是咱们全镇攻坚脱贫的关键时期,作为一名老党员,我定会竭尽全力,把我毕生所学都奉献给我的家乡,奉献在这脱贫战场上。我要学习更先进的管理和栽培技术,带着咱农村人一起打赢这场产业攻坚战。”在带领身边群众致富的路上,谭洪开始终干劲十足。近几年来,谭洪开将自主创新的各类柑橘种植、防护、经营技术在渡马镇全面推广,带动农民增收30余万元以上。






    用爱温暖142双期盼的眼睛

    ——美丽的党员“妈妈”杨菊仙


    2017年2月,杨菊仙经过层层筛选、考核,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“童伴妈妈”。

    杨菊仙除了有这142个困境留守儿童,她还有一个自己的孩子,在县城求学。对于忽然多出的142个孩子,虽然生活变得忙碌而紧凑,杨菊仙觉得充实和幸福。说起她的“小宝”,“我其实也很想我的小宝啊,可村里面这142个孩子比小宝更需要我”,杨菊仙也会偷偷抹泪。

    她的“童伴计划”不仅仅是周末陪伴困境留守儿童,而是将关爱融进日常的照料和呵护里。“龙盘七组的陈永康是个脑瘫儿童;陈祖同虽身患重病所幸正在康复;龙盘十一组的陈龙父亲过世,跟着奶奶过,生活极贫困......”杨菊仙的心里装着她所带的每个孩子。两年时间,她数次四处奔走,终于筹得近4万元帮扶资金,为12个特别困难的孩子解决了日常生活开支。

    2018年10月24日,杨菊仙带着142个孩子的期盼和祝福,来到北京参加“儿童福利保障与儿童保护研讨会”,她满含热泪地捧回“全国优秀童伴妈妈”荣誉证书,省民政部门众人纷纷对其竖起了大拇指,她却说,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我做的远远不够,我希望在生之年能为童伴事业献出自己最后一份力量”。




    耕耘在普法“田里”的“老黄牛”

    —龙盘村原党总支书记周承建


    无论是矛盾纠纷冲突的“浪尖”,还是田间地头的“课堂”,还是收缴违约罚款的“堂前”,始终有一道略显弯曲但很健硕的身影。他就是龙盘村的“老黄牛”,原党总支书记周承建,今年67岁。

    过去的龙盘村,因“上访告状,闹事成风”而“远近闻名”,为此,周承建积极摸索,采用“三道防线”调解模式,创新提出“村委会调解、妇女组织调解、乡贤人士调解、寨老调解、家族调解”五步调解法,带领调解委成员当起了村里的“和事佬”,专门调解邻里纠纷,化解“疙瘩事”,龙盘村由乱到治,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“嬗变”之路。2013、2014年龙盘村被渡马乡党委政府评为无矛盾上交村,2015年龙盘村调解委被评为“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”。2015年龙盘村获得由民政部、司法部颁发的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称号,被列入天柱县“和谐乡村”建设示范点进行打造。

    在普法一线上,周承建像“老黄牛”一般默默耕耘着,奉献着,做着平凡的工作。他说“虽然龙盘村已是法治村,村民法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,但普法永远在路上。只要我还在世间,就不会停下普法的脚步。”





    身退心不退,这抹夕阳分外红

    ——居民敬佩的离退休党支部书记“许大爷”


    年过七旬的离退休党支部书记许修培,整天在家里“上演”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戏码,家里人都疑惑,“这老头一把年纪了每天不在家好好休息都干嘛去啊?”

    “我有很多事呢,得加紧做!”撂下句话,老支书又匆忙地走了。

    老支书许修培除了不在家,镇上大街小巷、院坝田坎,哪都能看见他的身影。在百年银杏树下,把红船故事给乡亲们娓娓道来;在大街上,蹲蹲站站,给商贩划摊位停放点;在渡马小学会议室里站了三个小时,给教师们解读党十九大精神。

    渡马镇决定编纂镇志了,老支书一马当先,主动承担起联络员和培训师的任务。为了把编委成员明确下来,他每天走四五里路,给准编委们讲编纂镇志的要点。家人在帮老支书收拾房间的时候,发现一本邹巴巴的小笔记本,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:“6月15日,上午,苗田村,找勇子谈加入镇志编委的事情;下午,渡马小学会议室,给杨柳村贫困户培训就业知识;6月16日,上午,黄劳村,访退伍老军人;下午,支部活动室,开支委会;6月17日,赶场天,全天维持交通秩序······”

     

   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这些旗帜凝聚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力量,诠释了“为人民服务”的真正含义,引领着广大群众团结一心投身于乡村振兴中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,建设美丽新农村奠定了基础、树立了榜样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